Jacky Gu

比特币的“非共识”——从“异端邪说”到“稀松平常”

08 Jan 2019 Share to

https://www.coinonpro.com/news/toutiao/4665.html

任何创新在它诞生的那一刻,很容易被当作“异端邪说”,然后成为“伟大革命”,最后还原为“稀松平常”。用这个过程用来描述比特币和区块链的发展非常恰当。

今天又把上周罗振宇的跨年演讲翻出来仔细看了遍,有了一些新的体会。

不可否认,罗胖是个很优秀的PR,演讲中不断的推销他的知识分享产品:得到APP。也不可否认,罗胖是个很优秀的布道者,能把一些新名词,晦涩的名词用比较通俗的话语和案例说清楚。很多人对罗胖的演讲嗤之以鼻,但我认为挺有价值。

这两天,很多人都用他提出的小趋势概念来做演讲,写文章。我也来赶下时髦,尝试用他的“小趋势”和“非共识”的逻辑来聊聊区块链行业。


01 小趋势

在跨年演讲中,罗胖将小趋势定义为:

第一,它小,所以很难察觉。第二,它不发生在我熟悉的领域里,它是通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才滚动到我面前。

正如演讲中提到的,大趋势的红利一般不会落到普通人头上,大厂会率先把住大趋势的各个核心关卡,玩赢者通吃的游戏。留给普通创业者的只是这些大厂并不太关注的边缘地带。但是,这些边缘地带非常重要,我之前把他称为“边缘机会”。现在来看,“边缘机会”和罗胖提出的“小趋势”,有异曲同工之意。

边缘机会很容易被忽略,并且往往存在于与其他行业的交互地带,所以,要发现“边缘机会”或者“小趋势”,跨界思维非常重要,这个跨界思维在跨年演讲中,罗胖定义为“多元思维”。

近年来,娱乐圈流行明星“跨界”,也出现了很多跨界的娱乐节目。用传统的观点来看这些类型娱乐节目,似乎不入主流,但事实是,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与中央台的一些核心价值文艺节目相比,这些处于“边缘地带”的节目看似不登大雅之堂,但其商业价值往往更高。

因为“边缘机会”和“小趋势”太多,太频繁的出现,会被很多人误以为难以长久,更没有权威机构在它一开始的时候就给予正面评价,甚至更多的是怀疑和嘲讽。无论是创业者自己,还是投资人,即使有时候抓了一些“边缘机会”,也往往会因为外部原因而产生动摇。所以,捕捉小趋势,很难,坚持把小趋势做大,更难。很多“边缘机会”或“小趋势”会在“伪需求”等帽子的无情打击下,销声匿迹。而更多的人则埋怨“变化太快”,或者遗憾的大叫:“啊呀,错过了一个大红利”。

小趋势的红利每天都在出现,要捕捉小趋势的红利,要做的只有三件事:跨界观察、立即开始、坚持到底。

结合区块链行业,我们会发现,区块链是个大趋势,但真正的对于普通人的机会则是在这个大趋势下隐藏的各种“边缘机会”。

去年,很多做媒体和会展的朋友赚了很多钱,这些公司中的佼佼者都是横跨区块链技术和传统行业的高手。

类似的还有币圈,币圈实际上就是链圈和资本圈的跨界,无论是万向、分布式资本还是众多的TokenFund,最终我们会发现,成功者都是跨界高手,不懂区块链技术的投资人会输的很惨,只懂区块链技术,拒绝资本运作的也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还有链改,成功的链改必须是区块链技术和某个行业的跨界,熟悉行业但不懂区块链技术的玩不了链改,熟悉区块链技术但不懂行业的,设计出的方案无法落地。

刚刚得到一个消息,上海某著名区块链老企业,公链技术早已实现,但却找不到与产业的落地应用。失去造血功能后,只能大幅裁员,以致闹到与前员工对簿公堂的地步。问题在哪呢?就在于在跨界上没做好。如果早点去寻找“边缘机会”,说不定能走出困局。

我是国内第一个提出将分布式存储IPFS与物联网产业结合的人,也是源于某个偶然的巧合,发现了分布式存储技术对于物联网中的某个细分行业有着非常有价值的“边缘机会”,即“小趋势”。然后经过缜密的市场调查,深入研究,才最终完善了该设计。

02 做事人的思维

明白了以上道理,我们会发现现实生活中有两种人:

一种人喜欢对大趋势侃侃而谈,对大趋势中的大厂、大佬崇拜有加,同时,他们又喜欢对那些在“边缘机会”上探索奋斗的创业者指指点点,或者充当“事后诸葛亮”。

而另一种人,则埋头在“边缘机会”上耕耘,想方设法地把边缘机会做大,然后得到大厂的关注并给予其主流的资源,最终把边缘机会做成了一个大产业。

对于前一种人,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以全概偏”和“预测”。比如,他们经常会说:2018年形势太差了,2019年也没啥希望。而后一种人则会说:2018难吗?哪一年不难啊!

对于前一种人,往往遇到点困难就退缩了,并找个大形式不好的理由来为自己的懦弱找借口。而后一种人,他们会想:困难就不干了吗?不会。按罗胖的话,后一种人就是伞兵,“伞兵,天生就是被包围的”。或者用罗曼·罗兰的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还仍然热爱它”。

所以,我非常尊重在逆势中仍旧坚持的人,无论他用什么方式活下去,做下去,哪怕是“跪着”,也值的尊敬。这是一种对信仰的坚守,对初心的坚守,对小趋势的坚守,对边缘机会的坚守,只要坚守,肯定会有所收获。这是个剩者为王的时代。

在区块链行业,也存在上面所描绘的两种人。有个最简单的区分方法:到2019年年末,还坚守在这个行业的人,大多数属于做事的人。

03 多元思维

我对多元思维的理解是:既然要抓住“边缘机会”和“小趋势”,我们就得学会跨界,要跨界,就得有多元化的思维。

如果你在华为、阿里这些大厂中的某个部门工作,也许不需要多元化思维,只需要把专注发挥到极致即可,因为这些大厂是“大趋势”的驱动者。但如果是一个普通的创业者,“大趋势”不一定是你的舞台,而要凭借多元化思维去边缘地带寻找机会。当找到“边缘机会”后,再发挥专注与极致的精神,在这个边缘地带把机会做扎实,做大,做成事业。

用多元思维去发现“边缘机会”,再到“边缘创新”,也许是未来创新的主要模式。

04 理性乐观

对于这个观点,就直接引述跨年演讲中的几句话吧:

1、当在描述小趋势机遇时,罗胖把机遇比作班车,并说到:坏消息是,每一班车停靠的时间都很短,而且看起来都像末班车。好消息是,真的没有末班车,车是一会儿一趟,越来越密。小趋势的逻辑里,没有末班车。

2、“凡杀不死我的,都让我更强大。”,小趋势信奉者的态度:凡我赶不上的,我就做好准备,到未来等它。

3、他引用了沈帅波的一句话:“在中国,再众所周知的事情,都起码有一个亿的人不知道,而大多数时候,是十个亿的人都不知道。” 这句话意思是在中国做任何事情,都有足够的市场空间任你驰骋。

4、他引用了巴菲特的一句话:没有一个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国成功。说明不要企图在大环境中逆势赚钱,与大环境同步发展才是正道。

因此,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做一个理性乐观派。

如果去年的区块链大熊市让很多人惨淡离场或失去信心的话,2019年将会出现很多行业机会,但这些机会都会以“边缘机会”或“小趋势”的方式呈现。需要以多元化的思维模式,采用跨界方式去发现这些机会。而不是在区块链公链一棵树上“吊死”,除非你有诺贝尔奖或图灵奖的加持。

我在去年下半年提出了可信网络框架,包括区块链、可信计算、分布式存储、可信身份以及5G网络五个非常大的板块,后来又提出了Web3.0的大趋势以及DWeb浏览器等概念,以及IPFS与物联网产业结合的方案。最终我认为2019年的区块链行业会以:拥抱产业为特点。这些观点都属于跨界,即跳出区块链,站在互联网甚至数字经济、工业4.0的高度,一切将充满乐观。这种乐观并非盲目,而是来源与对宏观经济的认识,对经济周期历史的了解,以及5G通讯技术将掀起的新一轮网络大变革的理性认知。

05 非共识

本次演讲后,很多人都在谈“小趋势”,但是我认为,比小趋势更有价值的是“非共识”。

先来看概念,“非共识”是指从被排斥到被承认,从脱离共识到再造共识的过程。

任何创新在它诞生的那一刻,很容易被当作“异端邪说”,然后成为“伟大革命”,最后还原为“稀松平常”。

用这个过程用来描述比特币和区块链的发展非常恰当。比特币诞生的最初,被当成了“异端邪说”,遭致全球主流国家的封杀,后来随着区块链概念产生,在2017年到2018上半年间,被当成了“伟大革命”;但随着币价暴跌,回归理性,还原为“稀松平常”。

这个过程就是区块链技术的“非共识”过程。但这个过程还远未结束。因为区块链要建立的理念,是一种分布式的共识机制。这种共识机制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广泛接受,

在区块链行业内部,也存在广泛的“非共识”。比如2014年前后,POW共识机制盛行,POS被当成异端,但后来POS的价值逐步被接受,直到被当成了能改变POW低效高耗能的共识良方,以至于后来出现了更为激进的DPOS。如今,这些共识算法都成了“稀松平常”的东西。

这个过程,BM和EOS应该是最有体会的。

我们现在都在猜测,下一轮牛市会被哪项技术或者项目点燃?会不会出现另外一个V神?其实,关注行业内的“非共识”就够了。

下一个关键性的技术革命绝对不会出现在有广泛共识的领域,她只会以一个“非共识”的方式出现。她会像一颗深埋在地下的种子,艰难地穿透厚厚的土壤,出现在人们面前。即使有幸被有些人观察到,也不会受到重视,会寂寞的成长。随后,伴随越来越多的关注,她开始招致各种怀疑、讨论,甚至被当成异端。直到哪天,它突然窜成了参天大树,而且枝繁叶茂,于是被无数人膜拜、进贡、模仿、神化。

罗胖是个文科生,创造出了“非共识”这个名词,其实这并不是新生概念。

在科技领域,著名的Gartner曲线则用图形方式演绎了“非共识”的一生。

在《易经》中的乾卦爻辞中,则形象地用潜龙勿用、或跃在渊、现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阶段来描述“非共识”的一生。“非共识”状态非常像潜龙勿用、或跃在渊的状态。但事务发展的规律决定了,终有一天会飞龙在天,也终有一日会亢龙有悔。

06 人文主义

自从2016年AlphaGo横扫全球围棋高手,成为独孤求败后,人工智能一直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高科技话题之一。很多人担心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的方方面面,甚至威胁人类的未来。

我与罗胖拥有类似的观点,即:“人工智能会是无比聪明和强大的工具。但是另一方面,别忘了我们自己身上藏着的感知能力,那份良知良能是大自然几十亿年进化出来的极其灵敏的工具。这玩意好用得不得了,它一直都在。”

这是人文主义的观点,基于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这个世界绝不会只变成机器的世界、算法的世界、代码的世界。这个世界在很多场景下,完全呈现为一个人推动人的世界。机器对人的威胁从几百年前的第一台蒸汽机就开始了,但人类始终保持着领先一步的优势。

作为一名区块链行业从业者,这句话简直就是离经叛道。但是,我却认为需要一分为二来看这句话。这就是我一直持有的一个观点:在技术层面上,一个去中心化的算法世界也许在未来会出现,但是在治理层面上,仍离不开人、情、法的中心化治理结构。即使算法治理再美好,他也需要一步一步的实现,而不是一蹴而就。

07 长期主义

演讲中提到:只要你能足够强大,跳出时间设置的陷阱,而且持续、长期地守住目标,你就能成为时间的朋友。这种行为模式,叫作“长期主义”。只有长期主义者,才能成为时间的朋友。长期主义不仅要坚持你想做的事情,而且不能中断你在做的事情,还要持续地不被诱惑。一旦中断,前功尽弃。

最后,罗胖打通了小趋势、非共识以及长期主义,强调:小趋势的信号即使再微弱,只要一旦被识别出来,长期主义就能把它放大。

所谓的伟大,就是坚持努力,在长期主义的复利下,会积累成奇迹。时间帮助了他们,他们成为了时间的朋友。

因此,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你可以用自己的超级确定性,来对冲外界的不确定。

至此,演讲结束,逻辑已非常清晰。即:

1、提出问题:当无法把握或掌控大趋势时,小趋势成了最触手可及的边缘机会。

2、实现方式:即三大思维模式,包括多元化思维、做实事的态度以及理性乐观。

3、目标:发现处于交叉地带、边缘地带、尚未被觉察到的“非共识”。

4、实现目标的途径:通过不断坚持,用时间来将“非共识”的小趋势放大,成为主流共识与大趋势。

以上是作者在看了《时间的朋友》2019跨年演讲后的一点心得,希望与读者交流与共勉。